玩i-Band好多年,也做了不少結合iphone、ipad與真實樂器的演出~
剛開始時合用的app真的很少,更別提周邊的硬體支援了!
最後甚至氣到直接請人開發硬體,想不到過沒幾年,我請人開發的硬體被大公司整個完整的開發出來~
而且功能更加完善!果然想弄這種東西就是要金主阿!!
連APP也是更多元與合用,加上手機硬體的效能幾乎就是等於一台小電腦了!
於是個人演出極簡設備就慢慢成形了~
其實我的標準演出的設備真的蠻不錯.AMT wi5 無限系統 + Helicon VoiceLive 效果器~
雖然我已經整理好整個系統,演出時只要配上電源與訊號線,就可以直接上場.
只是這系統真的有點大,有時候真的只是簡單的小演出,像是沒幾桌的小餐廳.
或是只要我一個人搭配伴奏音樂的演出模式,揹標準組去真的是有點重~
如果能把所有我需要的設備縮成這樣小一包.又能保有基本我需要的效果與演出品質......那會有多完美~
其實我的需求粉簡單...薩克斯風收音+能依現況或需求調整的效果器&有需要時可以搭配伴奏音樂, 接下來只要把聲音送給聲音的擴大系統就好啦...
(別跟我說餐廳連喇叭都沒...那就建議找間專業音響硬體公司或把節目的錢就省下吧~)
收音的部份蠻簡單的...就是一支管樂的麥克風,可以夾在喇叭口...
原本是我會拿amt的麥克風來用,他可以把無線模組拿掉換成有線的模式,
但老是拿來換去,就是會發生到演出現場才發現麥克風沒放回標準組裡.
所以我又買了一支mipro的sm-10管樂麥克風..就專門給極簡模組實用囉~
我使用的app VocaLIVE
沒啥好介紹的..網路一堆文..反正就是設計給vocal使用的現場效果器...
薩克斯也算vocal類啦,現在市面上還沒專門設計給管樂手用的效果器..就頂著先囉~
我基本的是掛一顆eq然後掛一顆reverb再掛一顆delay...
如果要比較融合或是流行一點的...我會把eq拿掉換成chorus~
但這反正都是個人習慣啦~~看人用
vocalive還有和聲.PITCH FIX...MORPH等怪東西...我是覺得好完稿怪時拿來玩玩也不錯!
我想最主要讓整個極簡系統成形的是irig pro這個介面~
成功連結了手機&麥克風...
看了很多,選用irig pro有幾個因素...
1.可以調整輸入的mic gain...這超重要...軟體調又慢又不方便..
2.體積很小...兩顆9V電池大小而已...可以直接送電(phantom Power)給mic..這也很重要~~
3.可以midi輸入...好吧..這對極簡演出設備不重要..但我還蠻愛這功能的....
因為我常打譜...ewi也可以透過midi吃ipad或iphone裡的音色~
最後就為大家介紹我的極簡設備吧~全塞下了..只差手機~酷吧!!出門超方便啦~~~
演出前設定模式,演出模式時,耳機訊號送給擴大系統就好囉...yaya~~
結語:
別問我音質如何...這很主觀..也看你要跟啥比...
你硬要拿手機onboard的音效晶片跟專業音響設備比...
我是覺得有點過分,但至少他在聲音送進app前的處理真的很不錯!
麥克風你也可以換更好的(如dpa or 大振膜 只是我覺得有點好笑)~
但小型的現場演出真的檔一下沒問題啦!我個人甚至覺得超過檔一下的品質了~
整個系統是有線系統...也是小討厭的地方,
特別對我這種演出動作比較多&喜歡啪啪走的樂手就有點ooxx@#$%
當然是可以帶無線麥克風..只是這樣就失去極簡的定義了..是吧..
現在比較討厭的是伴奏音樂音量&vocalive的音量沒法分開調整.
所以我無法調整伴奏音樂與薩克斯風間的音量比例....
兩個app聽起來輸出比例好像是5:5...還ok.
真的要調整時,我是透過vocalive的eq 效果器 加 out gain...頂者用先~
效果系統運算後的延遲...嗯...還是有一點點...但沒很專心不會感覺到...可接受了!!
比iphone 3gs 時好太多了..看IPHONE 7會不會就無法感受到~